海南白沙:茶园里“飞来”一批甘当“新农人”的大学生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海南白沙:茶园里“飞来”一批甘当“新农人”的大学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幕的拉开,“新农人”一词被频频提及,他们活跃在新农业发展的浪潮中。8月7日,记者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采访时,偶遇几位这样的“新农人”。他们有的是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已有的工作,毅然投身农业的年轻人;有的是即将大学毕业,来到这里进行工作实践的大学生。在与他们对话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新时代大学生不一般的思想境界和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新就业观念。

王见君(前排中)和他的大学生“新农人”团队

白沙茶园有一批“新农人”大学生

五里路有机茶园位于白沙县牙叉镇,是白沙乃至海南按照“旅游+农业”发展思路打造的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也是“茶园变景区”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采茶、传统手工炒茶、品茶及农事活动。这里还充分利用农家乐、民宿等新兴休闲乡村度假旅游发展势头,大力探索研学、民宿、民俗、文化等旅游产业资源融合的农旅新业态;是“两山”理论白沙实践的示范,是白沙茶旅融合的一张靓丽名片。五里路有机茶园创始人符小芳是黎族人,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茶园总经理王见君是符小芳的丈夫。

在茶园,由于符小芳外出,记者并未见到她,王见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谈起茶园的发展建设,让王见君颇为得意的,就是正在茶园工作的几位大学生“新农人”。“有了他们,茶园的发展如虎添翼,尤其是传统茶园在与现代农文旅和电商结合方面,他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茶园的产出不再是单纯的茶叶生产。年轻人有活力,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观念超前,新点子多,敢想敢干,让静态的农业动起来。茶园的民宿和体验式茶文化观光旅游已为我们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王见君说:“忙的时候,来自各地的游客多,这些年轻人不挑不拣,啥活都干,大家就像一家人,甚至亲自下厨做饭。”

在茶园办公室,几位大学生“新农人”与记者展开了对话,聊起了他们的“务农”经历。

钟奕瑜:开始很不适应现在想干到退休

来自汕头的钟奕瑜是茶园里的会计。她在珠海读的大学,文秘专业毕业。2018年12月,钟奕瑜为了爱情随男友来到海南白沙,并建立了家庭,她也开始在茶园里工作。“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在广州的生活节奏很快,这里比较慢。每天面对碧绿的茶园,生活单调了些,与大城市的繁华没法比。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喜欢上了这里。”钟奕瑜笑着说,“最关键的是,我一贯的急性子,在这里被调整过来了,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环境。从事农业工作,真的要细心,不能急。”钟奕瑜说,为了做好工作,她还专修了会计专业。“其实来海南时,我首选的工作目的地是海口或者三亚,从未想过来白沙种茶,这真是个很有趣的人生经历。”

钟奕瑜告诉记者,当她在这里一切都安顿下来,发现路越走越宽,工作和收入稳定,工作氛围简单和谐,干工作也越来越有激情。尤其是在这里深入地学习和认知了茶文化和现代旅游服务业,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这也让她看到了一个产业的未来,有了“干到退休”的信心。

在采访过程中,钟奕瑜掩饰不住初当母亲的牵挂。她的孩子出生才21个月,在工作之余,她还要照顾孩子,乐在田园,忙而有序。

王见君谈起他的这位会计,赞扬有加,“她不仅把财务工作做得扎实,人性格也很好,踏实务实,让我们很放心。”

蔡林媚:很享受这里的慢节奏

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茶园出纳蔡林媚显得有些调皮幽默:“媚就是武媚娘的媚。”蔡林媚是海南定安人,在山西上的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曾在海口工作过一段时间,2021年5月来到茶园工作。“我现在负责办公室工作,同时兼着出纳,配合会计的工作。”蔡林媚介绍说,办公室的工作很杂,尤其是茶园做了民宿和茶文化体验旅游业态后,经常有接待工作。办公室管理和接待工作是待人接物的技术活儿,需要掌握和学习的东西可多了。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就得不断提升自己视野和素养。“我做了这个工作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了不少东西。我还在这里了解了茶文化,学习炒茶,旅游管理等,这些都是终身受益的人生财富。”

蔡林媚说,“我一直是个慢性子,来到茶园工作也许是天意安排,这里的慢节奏让我很享受,来了不想走了。工作嘛,在哪里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干得舒心就好!”

夏日里的茶园

徐嘉晖:上可写材料下可进厨房

22岁的徐嘉晖是海南文昌人,正在海南大学就读,学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明年毕业。帅气逼人的徐嘉晖不论谈吐还是做事风格都无不体现出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上大学以来,每逢寒暑假他都会来到这个茶园工作。据王见君介绍,徐嘉晖家庭条件很好,但是他却喜欢来这里工作。“他的勤快和做事风格一点都不像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他能写材料,也经常下厨亲自做饭菜。”

徐嘉晖对记者说:“不论是文字工作还是体力活我都干,从写材料到修路到下厨,在这里我和大家一样,各种活兼着干,哪里需要就顶上去;尤其在旅游旺季人多的时候,就得有个新农人的样,在这里做的可不是写字楼里的工作。”对于未来的规划,徐嘉晖倒是很实在,“怎么开心怎么干,就像现在这样,把想干的干好,把能干的干好!”

中午饭点时分,徐嘉晖早早去厨房忙了。待记者来到茶园厨房操作间,他已做好一盘香喷喷的红烧鱼,并邀记者一起品尝。

王兴龙:建设好家乡传承好黎族文化

今年23岁的王兴龙是王见君和符小芳的儿子,黎族人,湖南农业大学毕业。专业对口,毕业后的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经营茶园。他在茶园现在主要负责电商部门的工作,让茶园茶叶在线上的销售直线上升。王兴龙年龄不大,但在父母带动点拨下,对茶产业和电商融合方面已经有自己成熟的一套营销模式。王兴龙说:“茶园的业态一旦上了规模,且与文旅电商相融合,就显示出整体管理和规范运作的重要性。我现在在父母经营茶园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在学习现代农业产业化管理的模式,边学边做,这里面的学问很多,领会做好很不容易。农旅结合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现在我们这里缺的依然是技术和人才。我希望在我们这些人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投身到三农建设中来。”

王兴龙说,未来除了更多融入文旅产业,他还打算把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融合进来。“我的外婆已经100岁高龄了,她的长寿与生活经历就是茶文化和黎族文化的写照,未来条件允许的话,我想在这里建一座融合白沙茶文化和黎族文化的博物馆。”

高峰:作为引进人才来到白沙工作

高峰是王兴龙在大学同专业的同学,吉林白山人。他大学毕业后,以海南自贸港引进人才的身份来到海南,开启人生新的征程。高峰说,来海南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的吸引,另一方还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情。“我来到海南没有去大城市工作,直接来到白沙当‘新农人’,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也干得舒心。我很看好在这里的前景,也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有一番作为。作为一个在学校里读了不少书本的毕业生,这里的有许多生活知识和技巧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尤其在茶文化方面的知识,将让我受用终生。”

在与几位“新农人”大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对投身“三农”在思想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果断,同时倾听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记者在采访结束时,祝愿他们在这里能长久作为,实现梦想,不负青春。

五里路有机茶园

人才仍是三农发展最大的痛点

白沙县76%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主要产业是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这就决定了白沙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农村。在最需要人才的白沙县,能碰到这么一群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的青年人才,真是白沙之幸。

随着“互联网+”、农场、专业服务平台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业人才短缺仍是制约三农发展的短板和痛点。

对于许多偏远的农业地区来说,人才短缺前面还得加上“相当”“极度”等词才合适。没有人才怎么振兴农业农村?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发展有多迫切,这个痛点就有多痛。五里路有机茶园总经理王见君告诉记者:“茶园未来发展的最大担忧,人才仍是第一位的,没有可持续的人才接力,谈可持续发展就是空谈。”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到茶园发展,但这不是他个人一厢情愿就能解决的。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懂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生态环保、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高校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拥有新理念、掌握新、擅长新玩法,他们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白沙因地制宜实施人才振兴战略

近几年来,白沙加快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党员先锋、农民代表、致富能手、农业科技人才的“五支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优选一批养殖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组建农民导师队伍,提高传帮带效果,创建汇聚英才、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县。

白沙通过实施打造“白沙白领”育才品牌,采取“竞赛比武+教育培训”等方式,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挖掘64个优秀创业项目,评选出54名高级工、140名中级工,符小芳、吉亚才等人已入选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

除了“就地取才”,白沙还通过组建产业顾问组等方式,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助农发展,吸引了羊以辉等返乡大学生回到白沙,成立白沙祥蓝蓝雨林花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合水兰花基地的培育、管护、销售等,该基地也被授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与“打安镇返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正在吸引更多的返乡大学生留在家门口就业。

白沙坚持“试岗选才”,落实人员筛选、教育培训、联系帮带、试岗锻炼、考核管理“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94名。持续打好“基本补贴+人才专项激励+评先激励+保险”村干部激励保障“组合拳”,全面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来源:消费日报网(记者 郑红梅 □ 罗朴华 吴坤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